在全球半導體行業蓬勃發展的背景下,制造過程中產生的廢水處理問題逐漸顯現出其重要性。尤其是晶圓研磨與切割過程中產生的廢水,其成分復雜,處理難度大,不僅對環境造成威脅,還可能影響企業的生產效率。近日,針對這一難題的半導體晶圓研磨廢水處理方案引發了廣泛關注,成為行業內外熱議的焦點。晶圓研磨廢水主要包含顆粒物、化學物質及有機成分,這些成分如果不加以有效處理,可能會對水資源造成不可逆轉的污染。當前,處理這一類廢水的傳統方法往往效率低下、成本高昂,且處理后水質難以達到再利用的標準。因此,開發一種高效、經濟、可持續的廢水處理方案迫在眉睫。
關鍵技術和特性
本次提出的處理方案綜合了物理、化學及生物處理技術。首先,利用先進的膜分離技術,對廢水進行初步的物理去除,能夠有效截留大顆粒物質。同時,結合化學沉淀和活性污泥法,通過添加特定的化學藥劑,將水中難以處理的污染物轉化為沉淀物,進一步提高處理效率。此外,生物處理技術提供了自然降解的解決方案,增加了廢水處理的生態友好性。
創新設計與用戶體驗
該方案的一大亮點是采用了可持續性設計理念,確保了處理系統的能耗低及運營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。通過智能化監控系統,實時監測廢水成分和處理效果,企業可以根據實時數據調整處理內容,提高系統的靈活性和適應性。此外,模塊化設計使得處理系統的維護和升級變得更加便捷,降低了對專業技術人員的依賴,增強了企業的操作安全性。
行業應用與前景展望
在實際應用方面,多家半導體工廠已開始嘗試該處理方案,結果表明,處理后的廢水得到了顯著改善,能夠滿足再利用標準。這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用水成本,也有效減輕了對環境的影響,展現了經濟與環境的雙重獲益。隨著技術的持續迭代,未來該方案有望推廣至更廣泛的行業,成為半導體、電子及其他制造行業的環保標桿。
表1 設計進出水水質
項目 | 設計進水水質 | 設計出水水質 |
BOD5/(mg·L-1) | ≤250 | ≤10 |
COD/(mg·L-1) | ≤400 | ≤50 |
懸浮物/(mg·L-1) | ≤250 | ≤10 |
TN/(mg·L-1) | ≤45 | ≤15 |
NH4+-N/(mg·L-1) | ≤40 | ≤5 |
TP/(mg·L-1) | ≤5 | ≤0.5 |
氟化物/(mg·L-1) | ≤20 | ≤2 |
石油類/(mg·L-1) | 15 | 1 |
pH | 6~9 | 6~9 |
1.2 設計思路及工藝路線
污水處理廠進水主要有含氟廢水、含氨廢水和有機廢水,具有可生化性差、C/N低的特點,同時清洗廢水中還含有少量石油類油脂,進入生化系統會抑制微生物活性。目前國內60%以上的污水處理廠采用A2/O工藝脫氮除磷,但對于低C/N污水,傳統A2/O工藝主要依靠污泥回流及硝化液回流去除硝態氮,好氧池出水總氮理論上不能完全被去除,在實際運行中存在污泥齡矛盾和碳源競爭,脫氮除磷效率不高。而A2/O與MBR組合工藝具有出水水質穩定、污染物去除率高、能解決脫氮除磷時二者污泥齡不同的矛盾等優勢,被廣泛應用于國內外污水處理中。
針對廢水特點,污水處理廠預處理段采用曝氣沉砂池重點去除廢水中的砂類和油脂,采用高效沉淀池重點去除廢水中的氟化物;主體工藝采用A2/O+MBR工藝,提高活性污泥微生物濃度和活性,使可生化性差、C/N低的廢水處理達標后排放,并在A2/O和MBR中間增加后置缺氧池等改良措施,從理論上提高工藝的脫氮效率。
整體廢水處理工藝流程見圖1。
圖1 廢水處理工藝流程
廢水處理工藝可分為預處理區(粗格柵池至精細格柵池)、生化處理區及后續消毒區。預處理區采用粗、細格柵雙層攔截,可有效去除進水中粒徑較大的懸浮物。細格柵出水進入曝氣沉砂池,由于流速變小,剩余砂粒在渦旋運動和重力作用下逐漸沉降到集砂池,通過吸砂機吸出;同時,池底布置的穿孔曝氣管產生大量微小氣泡附著在廢水中的油粒表面,油粒自身浮力增大后逐漸上升,漂浮在水面便于油水分離,可有效去除廢水中的油類、砂粒等污染物。
曝氣沉砂池出水進入高效沉淀池,高效沉淀池前端設置凝聚池和絮凝池,分別投加PAC和PAM,后端設置沉淀池進行泥水分離,可將廢水中的懸浮物、氟化物、TP及重金屬等污染物有效去除,保證后續生化反應的穩定運行。
預處理區末端還設置精細格柵池,可去除粒徑在1 mm以上的懸浮物,有效延緩后續MBR池中膜組件污染。
生化處理區采用改良型A2/O和MBR的結合工藝。廢水進入生化處理區后,依次進入厭氧池、缺氧池1、好氧池、缺氧池2和MBR池。
MBR池池底設置污泥回流管將污泥回流至厭氧池,好氧池設置硝化液回流管將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。MBR池由于NO3--N極少,污泥回流后厭氧池內NO3--N濃度較低,減少了對聚磷菌的抑制作用,保證了聚磷菌的釋磷效果,廢水進入MBR池后,在好氧條件下聚磷菌重新吸收磷,TP隨剩余污泥排放去除。
廢水中的NH4+-N在好氧池完成硝化反應,轉化為NO3--N,隨后通過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1,利用進水中的碳源,在反硝化菌作用下生成N2排出;為進一步去除廢水中的NO3--N,好氧池出水進入缺氧池2再次進行反硝化反應,保證出水TN達標。由于廢水中COD在好氧池內消耗殆盡,需向缺氧池2補充適量碳源。
改良型A2/O池出水進入MBR池,利用膜組件的高效截留作用進行泥水分離,同時有效截留大分子有機物。膜組件的高效截留作用可實現SRT(污泥停留時間)與HRT(水力停留時間)的徹底分離,使硝化細菌得以富集并成為優勢菌種,硝化能力逐漸增強。
MBR池出水進入接觸消毒池,通過次氯酸鈉溶液消毒,保證出水中微生物含量降低至標準水平以下。最后,廢水通過巴氏計量槽計量后直接排放至周圍河道。
2.1 粗格柵及提升泵房
粗格柵及提升泵房1座,設計規模按5萬m3/d,鋼筋混凝土結構,其中粗格柵池總尺寸12.7 m×4.0 m×9.3 m,分2組,提升泵房尺寸10.7 m×8.0 m×9.3 m。
配套機械格柵2臺,柵寬B=1 580 mm,柵隙b=20 mm,N=1.5 kW;柵渣輸送機1臺,B=500 mm,N=1.5 kW;潛污泵5臺,Q=800 m3/h,H=15 m,N=55 kW;電動葫蘆1套,G=2 t,提升高度16 m,N=0.8 kW。
2.2 細格柵及曝氣沉砂池
細格柵及曝氣沉砂池1座,設計規模按5萬m3/d,鋼筋混凝土結構,其中細格柵池總尺寸8.3 m×4.6 m×1.70 m,曝氣沉砂池尺寸27 m×9.2 m×5.6 m,分2組,曝氣沉砂池總有效容積約520 m3,HRT約15 min。
配套機械格柵2臺,柵寬B=2.0 m,柵隙b=5 mm,N=1.5 kW;柵渣輸送機1臺,B=500 mm,N=1.5 kW;橋式吸砂機2臺,單臺跨距L=4.3 m,N=4 kW;砂水分離器1臺,Q=12~20 L/s,N=0.37 kW;羅茨鼓風機2臺,Q=30 m3/min,N=30 kW,P=34.5 kPa,1用1備。
2.3 高效沉淀池
高效沉淀池2座,單座設計規模按2.5萬m3/d,鋼筋混凝土結構。單座高效沉淀池中混凝池尺寸2.8 m×2.8 m×7.7 m,有效容積約51 m3,HRT約3.0 min;
絮凝池分2組,單組尺寸4.5 m×4.0 m×7.4 m,總有效容積約230 m3,HRT約13 min;沉淀池分2組,單組內徑D=9 m,總高度H=7.4 m,表面負荷q=8.2 m3/(m2·h),沉淀時間約30 min,污泥回流量約300%。
單座高效沉淀池配套混合攪拌機1臺,N=11.0 kW;絮凝攪拌機2臺,直徑D=1.2 m,N=2.2 kW;污泥回流泵4臺,Q=41 m3/h,H=20 m,N=7.5 kW,2用2備。
2.4 精細格柵池
精細格柵池1座,設計規模按5萬m3/d,鋼筋混凝土結構,總尺寸13.7 m×4.6 m×4.0 m,分2組。配套內進流式孔板精細格柵2臺,柵寬B=2 m,柵隙b=1 mm,N=2.2 kW;柵渣清洗壓榨機槽寬b=350 mm,P=2.2 kW,排渣高度1.6 m,配備1套恒高壓沖洗系統。
2.5 改良型A2/O及MBR池
改良型A2/O及MBR池共2座,單座設計規模按2.5萬m3/d,鋼筋混凝土結構,總尺寸147.0 m×37.5 m×5.2 m。單座改良型A2/O及MBR池包括厭氧池、缺氧池1、好氧池、缺氧池2及MBR池,有效容積分別為1 550、4 000、12 230、2 890、800 m3,HRT分別為1.5、3.8、11.7、2.8、0.8 h。單座配套硝化液回流泵3臺,Q=724 L/s,H=0.8 m,N=15 kW,2用1備;產水泵6臺,Q=334 m3/h,H=10 m,N=15 kW;剩余污泥泵2臺,Q=35 m3/h,H=16 m,N=3.7 kW;PVDF中空纖維內襯膜膜組器25組,單組平均產水量1 000 m3/d。
2.6 接觸消毒池
接觸消毒池1座,設計規模按5萬m3/d,鋼筋混凝土結構,總尺寸16.7 m×24.5 m×3.5 m,有效容積約1 415 m3,HRT約30 min。
3.1 運行效果
目前,污水處理廠經調試后投產運營,運營前5個月改良型A2/O及MBR池MLSS穩定在3 000 mg/L,好氧池DO穩定在2 mg/L,污泥齡約20 d,污泥回流比和硝化液回流比分別為100%和300%,出水水質穩定達到GB 18918—2002一級A類標準。